潘天寿 1962年作 映日 镜心 成交价¥ 4,082,500
潘天寿:在传统与现代间 “拉开距离” 的艺术巨匠
潘天寿(1897~1971),是 20 世纪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大师。面对西方现代艺术冲击与传统文人画式微的双重困境,他提出 “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” 的主张 —— 核心是从传统内部挖掘变革动力。这位以 “强其骨” 为艺术宣言的画家,在笔墨方寸间构建雄浑奇崛的宇宙观照,把文人画的含蓄内敛转化为撼人心魄的视觉革命,笔下的山石、鹰鹫、荷塘,都成了他 “经营与造势” 的艺术实验场。
潘天寿(1897年3月14日-1971年9月5日)
展开剩余71%《映日》:1962 年的荷花代表作,“造险破险” 的典范
创作于 1962 年的《映日》,是潘天寿荷花题材的经典之作,延续了他标志性的 “造险” 与 “破险” 手法。
画面前景以浓墨写荷叶,左右满铺,营造出 “荷叶满塘” 的视觉冲击;右上方一朵荷花盛放,朱砂勾染的花瓣突破墨色单调,冷暖、虚实的对比,精准呼应 “映日” 主题 —— 仿佛阳光照耀下,红荷愈发明艳。荷梗向右倾斜,与旁侧荷茎相接,形成稳固空间;左侧旁出的花瓣、荷叶,又将画面之势向左引导,一行精心设计的题款则巧妙 “接住” 这股势。高低错落的水草点缀其间,打破空间单调,让画面充满张力。
更见功力的是荷茎的笔墨:以篆籀笔法写成,线条如钢筋铁骨,转折处顿挫如刀刻,尽显 “一味霸悍” 的力量美学。红色荷花的点缀位置经过精密计算,与题款、“潘天寿” 印章形成呼应 —— 既破解了墨色的沉闷,又以色彩节奏引导观者视线流动。
朱砂勾染的花瓣突破墨色单调
意境与精神:墨叶朱荷间的 “强骨静气”
潘天寿曾言 “艺术之高下,终在境界”,《映日》正是其 “境界说” 的生动实践。
画面中,浓墨堆迭的荷叶形成 “密不透风” 的背景,反衬出朱荷的明艳夺目 —— 既符合 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 的形式美法则,又暗喻 “出淤泥而不染” 的精神品格。同时,他以 “截景式” 构图,将观者视角拉近至荷塘局部,放大植物形态特征:荷叶边缘常用 “断笔” 收束,暗示其向画外延伸的势能,尽显 “画外有画” 的构思,让有限画面承载无限意境,完美诠释 “景愈藏,境界愈大” 的传统美学精髓。
在潘天寿笔下,荷花不只是自然物象,更是艺术精神的载体:“亭亭净植” 的荷花象征文人风骨,“如盖如盾” 的墨叶暗含阳刚之气,整体传递出 “强骨静气” 的美学追求。
收藏价值:从拍场成交看经典魅力
2025 年 6 月 8 日,在北京保利拍卖二十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“中国书画夜场” 中,这件 82×47cm 的设色纸本镜心《映日》(估价 RMB 2,000,000-2,600,000),最终以 RMB 4,082,500 成交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作与同专场 Lot 2017-2029 为同一上款、同一藏家,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(应委托方要求隐去上款人)。“传承有序” 的背景,更增添了作品的收藏可信度。对藏家而言,《映日》不仅是一件能在拍场体现价值的艺术品,更是触摸潘天寿艺术思想、感受 20 世纪中国画变革的重要载体 —— 它见证了一位大师如何在传统笔墨框架中,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(本文内容源自权威文物资料,不涉及任何商业交易信息。交流艺术品,欢迎私信联系。)
发布于:广东省上海配资网,配资公司官方网,乐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