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盟高层最近的外交姿态让人瞠目结舌:一边高喊着“战略自主”的口号,一边却试图用“命令大棒”对中国指手画脚。不仅要求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合作、开放稀土出口,还单方面提出“重塑贸易规则”的要求,甚至威胁“不答应就动手”。可欧盟这些“气势汹汹”的举动,除了凸显其困境和焦虑,又能达到什么效果?中国国务委员王毅的,“欧洲的麻烦与中国无关”,便直指要害,揭开了欧盟一种自视甚高却实力不足的窘态。这些年,欧盟到底把自己推向了怎样的处境,又为何把压力转嫁于中国?
在2025年7月初的布鲁塞尔会谈中,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和外长卡拉斯直接掏出了他们的“三板斧”。首先要求中国迅速中止对俄罗斯的任何军工援助,理由是“欧洲因此将面临严重威胁”;接着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,声称这一举措令欧洲企业深陷“供应链风险”;最后甚至甩出“新的中欧贸易规则必须由中国提出”的无理要求。会谈前还有欧盟官员放话,要中国利用自身影响力逼伊朗签署核协议,甚至威胁关停石油进口。此番外交动作,充斥着居高临下的蛮横语调,还暗含“要么答应,要么受罚”的胁迫意味。可欧盟显然没有想明白,一味发号施令,真能让一个大国屈服吗?
欧盟的这种做派,归根结底是出于内外压力的叠加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俄军在乌东战区的战事取得突破——全面控制卢甘斯克州,苏梅地区也在俄军推进之下告急。欧盟面对这样的安全困境,却将期望寄托于中国帮助化解。这种“甩锅”逻辑引来了王毅的直接回击:“欧洲面临的所有挑战,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都不是中国造成的。”短短一句,便直戳欧盟的核心矛盾。在自身经济低迷、安全受阻的情况下,欧盟却错误地认为,中国应对其现状负有责任。然而究其根源,欧盟的经济疲软与政治分裂,哪里是中国导致的?过去丝毫未解决的内部矛盾,正在欧盟内部不断发酵。
如今,欧盟的经济状况用“家底惨淡”形容毫不为过。数据表明,2024年欧元区GDP增长仅为可怜的0.3%,而作为经济“火车头”的德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,制造业更因为能源价格高企而深陷泥潭。欧盟内部的撕裂也在加深:德国极右翼选择党的壮大打破了传统政治平衡,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丧失了议会多数优势,“法德轴心”日渐崩塌。在全球博弈日趋复杂的今天,欧盟已无力统一起对华政策,更多靠强硬表态遮掩真实的无奈。
再看欧盟相较于中国的经济困境,就更清晰地感受到其“命令外交”的无力。欧盟对华出口中,汽车、机械和化工产品占据大头,德国车企约30%的销量严重依赖中国市场。而关键的稀土供应链仍俱在中国之手,占据全球60%的开采和85%的加工产能。无论是绿色能源还是高新科技,欧盟要谋求转型,怎么可能绕开中国?美国的表态也让欧盟腹背受敌。特朗普一再威胁对欧盟征收高额关税,这让经济已现疲态的欧盟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如果再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,欧盟的经济体量将岌岌可危,联盟内的矛盾势必雪上加霜。
欧盟的当前处境,显然并非靠一两个“强硬三板斧”就能扭转局势的。威胁中国,让合作变成对抗,最终受伤的还是它自己。中国已经明确表达立场:中欧合作不能因分歧变对抗,差异也不能使双方变为敌人。所谓伙伴关系,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。另在王毅与欧盟使节的一次会谈中,他特别重申了合作的重要性,建议欧盟通过尊重彼此核心利益,坚持合作而非对抗的基调,同时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来寻找双方的利益契合点。只有放下“教师爷”的姿态,用平等的态度对话,才是解开局面的唯一方法。
种种迹象表明,欧盟“命令式外交”的底气正在瓦解。从稀土到市场,德国《明镜》周刊尖锐地指出:“欧盟觉醒之前,中国的反击早已让其武器库形同虚设。”夸张的姿态掩饰不了自身虚弱,强硬的态度换不来真正的实力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上海配资网,配资公司官方网,乐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